您好, 退出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代码动态 > 信用体系建设 > 2020
【信用监管】浙江引领"互联网+监管"改革 加快打造"掌上执法之省"
2020-07-27

“互联网+监管”,是国务院部署的“放管服”改革重大任务。浙江省高度重视“互联网+监管”工作,创新推进全省一体化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加快打造“掌上执法之省”。

先行先试,浙江破题“互联网+监管”改革

浙江的“互联网+监管”改革实践,旗帜始终鲜明: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破题,从企业和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入手破题。当前,政府监管面临着3个突出问题:整体性、协同性不足,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问题;标准性、规范性不足,存在随意式检查问题;精准性、预见性不够,存在监管滞后问题。

带着破题的思考,浙江先行先试。作为全国最早启动“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的省份,浙江早在2018年4月启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时,就将全省统一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列为8个省级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并于当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

浙江省互联网+监管平台是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四横三纵”体系中的通用业务应用系统,是全省标准化、通用性的行政执法监管系统。针对传统执法监管工作中各地各部门系统建设管理分散、标准不一、数据共享不畅、业务协同不足、整体效能不强等“短板”,平台大大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打通行政执法监管系统和浙江省统一投诉举报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基层治理四平台、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等,实现了监管业务“一个入口、一个平台”,成为目前全国唯一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贯通和执法部门全覆盖的执法系统,并率先完成和国家系统的对接,为全省各地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提供了全流程一体化的监管工作平台。

在强化“互联网+监管”平台整体协同的同时,浙江着力提升执法监管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往,去查谁、谁去查,由执法人员“说了算”,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利于执法监管过程的公平公正。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浙江开展了监管事项清单编制工作,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对全省各级各领域监管事项进行精细化梳理,明确每项工作的监管部门、监管层级、监管对象、设定依据、监管措施、监管流程、监管结果和检查表单,实现全省执法监管事项一个口径、一个标准。截至目前,浙江已梳理出38个执法领域执法监管事项共计6558个,监管内容36637项。全省各级执法人员的监管必须依照监管事项清单进行依法执法,事项清单以外无监管。

有了平台、有了事项,鲜活数据的注入,让“互联网+监管”的一切构想成为可能。浙江依托全省“一朵云”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省统一的执法监管数据中心,汇聚、整合各地各部门主体登记、行政许可、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年度报告、信用红黑名单等数据,形成覆盖所有市场主体、特定人员、设施设备、工程项目、场所场地的主题库,仅2019年就归集数据317类6009项3.7亿条,并自动上传至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了数据“一网归集”“一网共享”,是目前全国省级“互联网+监管”平台数据归集覆盖率最高、数据量最多、有效性最优的省份之一。

“掌上执法”助力执法监管工作更便捷、更人性化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浙江依托全省公务员的“政务超市”——浙政钉,推出了全国首个统一推广的移动执法系统“浙政钉·掌上执法”。它将执法检查、统计分析等功能从PC端移植到手机端,支持一线执法人员在手机上查询企业信息、接收检查任务、录入检查结果,实现全省所有执法监管信息“掌上可查”、部门执法监管事务“掌上可办”、各类监管事项“掌上可管”。

依托掌上执法系统,全省各地的基层执法人员卸下了沉甸甸的公文包和各种检查表单,通过手机或者手持终端就能完成执法。疫情期间,绍兴市越城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杜小燕每天都上街检查沿街店铺是否关闭,每到一处,她只需拿起手机,就能将检查结果录入“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除了记录检查结果,使用掌上执法系统自带的查询功能,还能查找企业的联系方式和具体地址,对我们加强对企业的执法特别有帮助。”杜小燕说,启用掌上执法系统后,执法全程一只手机都能搞定,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据了解,去年7月“浙政钉·掌上执法”推广应用以来,全省开通并激活掌上执法已达6.5万人,掌上执法347万次,掌上执法率99.12%。

 

转载自:央广网

相关链接: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邮箱入口
京ICP备0906449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57
版权所有: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裕民路裕中西里46号